良好的环境 严格的保护 使茶农奔上了小康路

时间:2013-03-01 12:10 作者:海峡茶业 点击:
0

古树参天但不能砍,开门是山但不能挖,动物成群但不能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的发展曾经受到了严格限制,如今,正是由于严格的保护,造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村民率先奔上了小康路—— 深山茶香

  连绵不绝的群山,蓊郁葱茏的林海,芬芳吐艳的鲜花,湛蓝清澈的天空。12月28日,笔者到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采访时,不禁为这里良好的生态而感慨。与茶企老总江元勋合作多年的一位外地茶商说:“这里生态优异,又地处恰当的纬度和高度,这样的环境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生长在这样生态环境中的物产,哪样不是人间珍品!”

  笔者来到桐木村村民吴孔书家里,他说,家里有15亩茶山,原先只是做些粗制茶,今年,他办起了桃婴茶厂,并注册了“保龙族”商标,通过收购其他村民茶青,制作了1000多公斤精制的正山小种红茶,很快被福州、厦门的几位客商预订了大半。福州一位客商对他说:“武夷山保护区的红茶属原生态,有多少要多少!”

  桐木村是一个地处闽赣交界的深山村,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个地无三尺平,灯无三日明,住的竹坂房,吃的地瓜粥,山外人们戏称“住在深山,穷得叮铛”的旮旯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桐木村也曾是武夷山首富村,富裕的原因主要是砍伐木头,但那无疑是竭泽而渔,掠夺式的致富方式,不可能持续发展,后来,随着保护区保护力度加大,保护成了桐木村第一要务。

  1999年12月,武夷山被列入世界“双世遗”之后,这个地处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部位的小山村,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保护,桐木村的发展曾受到限制,这里古树参天但不能砍,开门是山但不能挖,动物成群但不能猎;现在,同样因为保护,桐木村富裕起来了,茶业、竹业、旅游业都发展起来,桐木村民在武夷山率先奔上小康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几年,桐木村买车的村民越来越多,如今,在这个只有390户村民的小山村,就拥有近百辆小汽车。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保护带来的良好效应。

  这几年,只要是来自保护区的物产,如茶叶、笋竹制品等都大受青睐,非常热销。桐木村家家户户都有茶山,每户一般都在10亩左右,多的几十亩、上百亩。全村现有茶山6800亩,年产精制茶17万公斤。过去,很多村民只卖茶青,如今,更多的村民是自己加工经营,因为他们知道,保护区就是一块响亮的牌子,这里的东西很抢手。目前,全村家庭作坊式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有130多家,其中江元勋、付连兴、梁骏德等3户家庭规模最大,年产精制茶都在1万公斤以上。他们的元正、桐木、梁品记等都名闻遐迩。

  正山小种红茶曾因是英国皇室用茶而红遍海内处,深受世人追捧,目前,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除了独特的加工工艺,成功的促销手段,更重要的就是这些红茶品质好,而品质好的前提就是生态环境好。正是由于保护才有了桐木村如此优越的生态环境。为了做大做强正山小种,去年村民还成立了正山小种红茶协会,这是全省唯一一家红茶协会,目的是共同探索红茶制作工艺,推动正山小种的保护和营销等。

  桐木村有竹山3.78万亩,每户都有几十亩至上百亩的竹山。全村现有竹制品加工企业11家,产品畅销国内外。大部分村民都把毛竹卖给这些企业,现在一根毛竹能卖20元左右。全村年产20万根毛竹,收入达到400万元左右,村民中仅毛竹收入一项,多的上万元,少的也有几千元。

  如今,桐木村民还有一项特殊的收入,那就是生态公益林补助金,而且越来越多,目前有160多万元,绝大部分都分给了村民。桐木村有生态公益林20多万亩,因此生态公益林补助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