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协会首页 > 文化教育 >

平常茶 非常道

时间:2012-03-13 09:04 作者:陈铭华 点击:
0

茶的自然属性是植物,可食可饮,但与其他植物不同的是,茶在被人们长期的饮用中产生了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被赋予了多重的社会属性,形成了独特的中华茶文化。

茶之所以吸引文人是其自身所具有的清雅恬淡,苦中有甘,先苦后甜的特性,象征着人生历程。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僧、茶圣陆羽的好友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其中“三饮便得道”和“孰知茶道全尔真”句对“道”与“茶道”进行了诠释。

先秦时,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多次出现茶字。秦汉魏晋以后,茶便渐次进入诗、词、曲、赋、书法、绘画、篆刻、雕刻、音乐、歌舞、戏曲等几乎所有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之中。唐代儒、佛、道三教的融合,宋明理学的盛行,给茶道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茶以载道,中国历史上的茶人通过一片小小的叶子、一杯馨香的茶汤,以小见大,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情趣,探索茶的哲学理念。中国茶道以“俭、清、和、静”为核心,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为释义,韩国茶道则归结为“清、敬、和、乐”四个字。历史学者刘修明把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归结为“淡泊宁静、天地人和”,我们以淡泊宁静的茶镜启迪哲人的智慧,以平静冲和的心态去实现和谐、健康、自然、快乐的自我和与天地融合的境界。

张家坤会长谈闽台茶业的“合纵连横”

福建是我国茶叶主产区,茶业面积广、品类多、产量大、历史久、茶文化底蕴丰厚、与台湾茶产业关系密切。连璜先生所著《台湾通史》的这段记载,成为福建茶移植台湾的最早文献:

嘉庆年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台北)鰶鱼坑……遂互相传植。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这是宋朝大文豪范仲淹先生盛赞武夷茶的名句。可靠的史料记载,从唐朝末年到明朝初年,武夷茶延续了458年的贡茶历史,成就了中国茶文化的巅峰时代,武夷山因此享有了“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美誉。伴随先民的足迹,武夷茶在清朝嘉庆年间,被一位叫柯朝的人带入了台湾,从此在台湾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为适应两岸茶产业和茶文化交流合作,去年9月,在福州成立了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标志着祖国大陆和台湾茶业交流合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为此,福建省广电集团新闻评论部记者专题采访了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先生,他介绍说,至今为止在福建落户的台商,光从事茶叶生产的就有130多家。应该说这也是构成海峡两岸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台湾的茶叶界到福建开发,现在已经融为一体了,但是又各有特色,所以作为海峡两岸茶叶界的人士都希望有个进一步的合作和交流。协会的成立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除了茶叶的交流,跟茶叶有关的技术交流、茶具的生产之外,还有一个文化的交流,这个文化的交流包括对历史的研究和今后茶叶发展的研究。

张家坤会长认为,台湾种植的茶叶原来都是从福建过去的,现在台湾茶农又返归内地交流种植、制茶技术,又促进了我们两岸茶叶的发展,这两个自始至终就没有分彼此,所以它的特殊地位要比别的交流更加密切、更加有共识。

的确,茶叶对福建人来说,不是简单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简单,而是一个能够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和提供众多就业机会的大产业,更是一个可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与弘扬闽台文化的重要载体。福建人民与福建茶对台湾茶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两岸茶产业交流合作日益繁荣,凝集了两岸之间的祥和之云、双赢之气,也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本文系省广电集团新闻评论部周伟亮提供,本刊略有删节)

 

------分隔线----------------------------